发现的重大问题多次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服务多部委的专项行动,提升我国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博弈能力。
当被问到他想成为什么样人时,他说:我也并不是说一定要去成为谁,我只是觉得,就做我应该做的事。最开始听到这个事情,觉得很惊讶,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边。
这座桥,也见证了漳腊村11年来从贫困山村到美丽乡村的全过程。漳腊村副书记兰中林说。我记得大二时,一次周五中午下课,我有一点发烧,身体支撑不住,当时就是王麒淦立刻借了电动车,带我回寝室休息,帮我请假开药。我觉得我是复旦的学生,那么服务、奉献就是我的本色,我就应该去成为这样的人。同一个寝室里,室友们经常彼此打趣,大家会用名字的谐音起绰号。
因为王麒淦平时就很乐观开朗,喜欢交朋友,又爱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参加志愿活动,让我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也很有成就感。要俯得下身,实学实干、知行合一。
自1995年以来,从首批7所211工程大学到首批9所985工程名列。这是复旦人的百年夙愿,更是必须要实现的国家战略。要服务国家,作出一流贡献。看到老师和学长们的寄语、同学们的留言,作为师长和大学姐,焦扬向同学们讲起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复旦人如何心有所信的故事。
到今年,上演了庆祝建党百年外滩主题灯光秀的袁樵团队。复旦学子要和祖国人民同行,回答好时代考卷。
展望2035年,同学们毕业十年后,必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2.1万名党员、1012个党支部,党中央授予复旦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校内已经落成的烈士雕塑和纪念广场、修缮一新的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播种希望种子的英雄模范钟扬、为东京奥运中国代表队保驾护航的 光疫苗吴凡研发团队、奥运帆船比赛技术保障朱谦团队……这些故事让同学们看到复旦人科研报国、追求卓越的接续传承。站在新起点上,第一个复旦又该如何建设?要立德树人,作育一流人才。哲学学院2021级本科新生陈梓培说,新程既启,这是处于两个一百年伟大历史目标交汇的重要战略期,也正是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的厚积薄发期。
编撰联合国专用工具书《英汉大词典》的陆谷孙。在田野也在书院,复旦学人科研报国、追求一流,永不停息。因为心有所信,复旦人探寻真理、不怕牺牲,铸就红色基因。一名复旦人,责任在肩,不负时代,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处,复旦人前仆后继地投入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有一丝光,发一分热。
研发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的张卫。课铃声响起,在一片掌声中焦扬走上讲台,当她问大家我们的共同身份是什么,新生们一起喊出复旦人时,她告诉大家对。
自然科学试验6班辅导员杨茜迪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新的强国一代,我们生逢盛世,却也肩负使命,我们定会弘扬复旦精神,传承复旦先辈意志,为国家民族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向新生们回顾了复旦的光荣传统与奋斗历程,焦扬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因为这份‘信,复旦人不怕牺牲、团结奋斗、服务人民,擦亮了复旦精神。一名复旦人,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而这信仰便是共产主义,这热爱也一定包括祖国。回首过去,复旦坚守教育救国、教育强国、教育报国之信,矢志不渝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中国遗传学之父谈家桢。复旦学子要培育健康心态,自胜者强、要塑造顽强意志,自强者胜、要强健体魄意志,自律者强。到本世纪中叶,大家人生走向成熟之时,民族复兴伟大梦想通过全国人民奋斗拼搏而实现。
部分新生在各分会场观看直播新生第一课,唤起新复旦人心中的信两个小时的课程,唤起新复旦人心中所信。经济学院经济学类2021级3班新生应琪说,新生第一课让他明白,传承复旦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是复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扩大开放,拓展一流合作。西部建设、急救病房、乡村支教、科研最前线。
注视着同学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庞,意气风发的模样,焦扬勉励道:作为‘百年新生,大家在校将亲历新征程起步,毕业后将成为新百年主力。马相伯毁家兴学教育救国,颜福庆打破垄断自主办学。
复旦学子要积极融通一二课堂,要积极投身火热实践。焦扬对同学们说,这就是复旦的创校之信。横向看大局,全球是大考场。高分子科学系自然科学实验班2021级新生王宛若谈到,复旦人的信,各有不同,又都归于一处。
道路千万条,强国第一条。室内讲课声穿透全场,掌声频频雷动,气氛高昂。
心有所信,复旦人百十载初心不变绿、红、蓝、橙、紫——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大书院的新生坐满正大体育场。从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到三步走战略提出,从2020年跻身世界一流到2035年迈入世界一流前列、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经过长期奋斗,复旦已经代表中国站在世界教育和科技合作竞争第一线。
钱惪带领400多名上医儿女西迁无愧无悔、物理二系041班无问西东、毕业生奔赴西部、基层和重点单位建功立业。为听到中央期待建设第一个复旦而兴奋。
复旦学子要志存高远,用理想滋养初心、要心有浩然,用正气铸就底色。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蓝图绘就、目标清晰。心有所信,复旦人踏上征程蓄能腾飞如今这份复旦人的信,传承到了同学们这一代,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要怎么走,才能不辱使命?焦扬给出的答案是:要有大视野、大格局,要有大志向、大目标。新生第一课,复旦没有告诉我人生的终点应在何处,但它给了我更重要的方向。
建设‘第一个复旦,就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走出自己的世界一流之路,让复旦成为中国的复旦,世界的复旦。要以人为本,打造一流环境。
课后一些新生发来了听课体会和感悟。(动图:王玥、戴玮烨) 制图:汪祯仪实习编辑:刘微责任编辑:李沁园。
他们高喊着复旦校训、复旦精神、各书院口号。大家刚刚踏上独立的人生之路,要学会主动学习思考,想清楚当下党和人民交给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勤奋学习,为中华腾飞蓄能。